首页

女女踩踏我爱原味

时间:2025-05-25 08:59:19 作者:《中国的毒蘑菇》在北京首发 记载509种毒蘑菇助力识别与预防 浏览量:58360

  中新网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的毒蘑菇》5月23日下午在北京首发,新书图文并茂,记载8个中毒类型的毒蘑菇51科126属509种,以及毒性待确定的蘑菇26种、中国分布存疑的毒蘑菇65种,可为毒蘑菇的快速识别与预防中毒提供科学依据。

5月23日下午,《中国的毒蘑菇》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中国的毒蘑菇》由吉林农业大学图力古尔教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陈作红教授、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首席专家李泰辉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中毒控制室李海蛟研究员共同编著,该书基于5位作者数十年的真菌资源调查和分类学研究,以中毒案例、毒性成分及可靠文献为依据,涵盖中国毒蘑菇研究历史与现状、种类及其生态地理分布、标本采集和处理、形态特征与鉴定、中毒症状类型及其毒性成分、中毒诊断与治疗要点等内容。

5月23日下午,首届“菌物物语”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郭良栋研究员致辞。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庄文颖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毒控制首席专家孙承业研究员分别为新书作序。庄文颖指出,“我们迫切需要一部关于全面认知中国毒蘑菇的科普读物”,《中国的毒蘑菇》为普及毒蘑菇识别和开展蘑菇中毒防控救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信息。孙承业表示,《中国的毒蘑菇》科学性强、内容系统全面,是从事毒蘑菇基础研究、中毒预防控制和临床救治的必备参考书。

  据介绍,《中国的毒蘑菇》具有地域广、种类多、内容新、类型全等特点,地域覆盖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西北;种类记载毒蘑菇51科126属509种;内容方面,作者独立或参与命名的新种106个,占全部种类的1/5;中毒类型涵盖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损伤型、神经精神型、胃肠炎型、横纹肌溶解型、溶血型、光过敏性皮炎型及其他类型。

5月23日下午,首届“菌物物语”论坛上,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陈作红分享“毒蘑菇发现背后的故事”。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作为《中国的毒蘑菇》出版方,科学出版社当天以线下线上结合方式举办新书发布会暨首届“菌物物语”论坛。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郭良栋研究员为“菌物物语”论坛开幕致辞,多位专家学者随后在论坛上作主题报告进行分享交流。(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新闻记者证换发专题宣传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义无反顾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

中新真探:近视配眼镜镜片折射率越高越好?

美国一面指责中国新能源产业靠政府扶持导致了所谓“产能过剩”,而另一面不断推出产业政策扶持本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去年4月17日,美国政府发布的《通胀削减法案》细则规定,只有最终在北美组装的电动汽车才能以税额扣除的方式获得最高7500美元的补贴。

上海大模型培育成效初显 20余款大模型通过备案

据介绍,中国—东盟气象合作论坛2016年、2018年已成功举办2届,搭建起中国与东盟国家气象合作与交流的桥梁。2016年首届论坛通过了《中国—东盟气象合作南宁倡议》,面向区域气象发展需求,在合作机制、气象观测、灾害联防、业务技术、气候服务、航空气象、仪器标定、教育培训和能力建设等9个方面提出了务实合作措施,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气象合作搭建了更加畅通完善的合作机制。2018年第2届论坛在加强风云气象卫星资料的共享和应用、加强区域气象灾害联防和预警信息共享、提高气象服务能力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并同期举办国际气象培训班,标志着《中国—东盟气象合作南宁倡议》进入了从理念到行动、从规划到实施的新阶段。(完)

湖北省人民检察院原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陈江波被“双开”

“历经多年不断优化和改进,科学、严谨和高质量正成为创建的新特征。”闵行区总相关负责人表示,创建工作不仅引入了社会第三方评估机制,完成了与国际标准体系的无缝对接,还开发了现代信息化技术平台,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机制,强化全过程动态管理,在这个过程中,评估标准由1A至3A不断完善,其中包括了“恶意阻挠建会”等12项一票否决标准。

外籍人员来华热情升温

一群网友罗列出想去参观的展览,热情满满分享攻略,“看不过来,根本看不过来”;还有人脑洞大开,“晚上去参观,会穿越吗?”“连博物馆都要上夜班了”。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